broken image

樂林職能治療所

    評估預約表單
    • Home
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我們的服務
    • 預約服務
    • 我們的團隊
    • 連絡我們
    • 課程 
      • 幼兒
    • …  
      • Home
  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  • 我們的服務
      • 預約服務
      • 我們的團隊
      • 連絡我們
      • 課程 
        • 幼兒
    broken image
    broken image

    樂林職能治療所

      評估預約表單
      • Home
  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  • 我們的服務
      • 預約服務
      • 我們的團隊
      • 連絡我們
      • 課程 
        • 幼兒
      • …  
        • Home
    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    • 我們的服務
        • 預約服務
        • 我們的團隊
        • 連絡我們
        • 課程 
          • 幼兒
      broken image
      broken image

      抗疫新型態生活 3方式與病毒共存

      聯合報 / 黃菁萍/職能治療師、社團法人台灣自立生活復能協會理事長

      New Normal「新型態生活」來臨,您準備好了嗎?

     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,全球各地科學家們積極製造對抗的疫苗,實際情況卻是病毒頑強的一再變種,打疫苗可防染病後的重症率,但無法保證有接種疫苗就不會染病。

     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,大家要做好「改變」的準備。人類社交行為改變、思維改變、娛樂方式改變、購物行為改變、工作模式也改變。國內外學者建議,未來的日子,我們都要學習「與病毒共存」,面對後疫情生活,我們如何適應改變,以下三大方向供大家參考:

      1.健康新思維

      未來的新冠病毒,可能流感化或感冒化,它不會消失。在這樣的後疫情時代,更要學習自我照顧、增進健康知識,除了關心生理健康,更要注意心理健康。後疫情的未來,心理健康的影響將比生理更加顯著,要保持運動與平衡飲食外,要多關注自身睡眠狀態與情緒狀態,適時尋求專業諮商心理師或家庭醫師,都是提升自我免疫力的「超前部署」。

      2.懂得保護自己與他人

      提升自我的公共衛生概念,外出戴口罩、噴酒精、勤洗手。根據「新型旅遊調查報告」台灣500位調查結果顯示,約50%的受訪者旅遊心態偏保守;超過50%的人表示,若疫情趨緩,會多戴口罩、酒精濕紙巾與手部清潔液。研究也顯示,減少生物間傳播,能避免自身染病,也可避免成為各種傳染病的傳播鏈。

      3.檢視日常,規畫每日活動

      疫情下的人們,都期待著解封。關心疫情,適當就好,不要讓自己花費太多時間接受過多訊息。告訴自己,每日要有正常作息,包括工作、運動、與朋友聯繫、家庭時間、自我學習的時間、甚至靜心時間等。趁此機會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,並稍作調整,重拾規律生活。

      2020年國際食物資訊會調查指出,新冠病毒造成飲食的改變,約60%的成年人改變成「在家烹飪」的型態,這就是一個正向的改變。因此,後疫情時代,不全是負面的影響,New Normal新型態生活,需要我們好好重新規畫,保持戒慎的心,尊重生命,建立新的地球觀,從內心去體認,從日常生活中實踐。

      訂閱
      上一篇
      有挑食與進食問題自閉症孩童,該怎麼協助?
      下一篇
      4策略建立兒童安全感與自信
       返回網站
      strikingly iconStrikingly出品
      Cookie的使用
     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、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。一旦點擊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。 了解更多
      全部接受
      設定
      全部拒絕
      Cookie 設定
      必要的Cookies
     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、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。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。
      分析性Cookies
     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,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。
      偏好的Cookies
     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,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。
      儲存